對於低成就學生的教學建議─有關評量與提問技巧
呂偉白
實習大學生在對低成就的學生從事補救教學的時候,比較常需要修正的一個技巧是:講/教太多。
譬如教詞彙,實習大學生很認真的要求學生圈出重要詞彙,然後把解釋念給學生聽,要求學生寫下來。其實這樣對記憶的幫助不大(而低成就學生通常短期記憶不佳)。
以下是幾種建議的方式:
1. 問開放性的問題,要學生從上下文或是過去的經驗猜猜看詞彙的意思。
2. 如果學生回答開放性的問題有困難,或是只能回答很口語、泛泛的答案,可以以提供鷹架的方式,事先設計幾個精緻的答案,寫在字卡上(可節省寫黑板的時間),要學生選出一個正確答案。
3. 如果學生的能力無法從數個答案之中選擇出正確的,可以設計兩個答案,一個是正確,一個是反義,讓學生更容易選擇出正確答案。
至於提問的技巧,也可以有多種選擇:
1. 全班口頭齊答
2. 舉手口頭搶答
3. 點特定同學口頭回答
4. 抽籤口頭回答
對特別安靜的班級以及對有口語的困難(例如選擇性緘默症、語言障礙等)的同學:
5. 寫在小白板(或是白紙上)齊答
6. 上台在黑板上作答
7. 舉OX牌回答。
8.用手指、用筆圈選、點頭示意、眨眼示意。
評量,可以幫助學生提取記憶,更有助於訊息存入長期記憶;評量,也可以幫助教師瞭解學生的程度在哪裡。評量,是為了讓學生參與教學、主動學習。評量,不僅限於課堂結束時的學習單。
但要特別提醒的是,以上的策略運用之外,評量的問題必須是和課綱的核心素養連結,並要確定每位學生都是真正理解,而不是猜對的。而對於答錯的部分,要瞭解學生為何會答錯,並給予回饋提供正確的概念。否則,淪為綜藝節目的機智問答形式,大概是更不良的教學設計。
發表討論